中國大陸把「滅」字簡化成了「灭」,也就是一橫加個火,意思就是以鍋蓋撲滅火。
而繁體字就複雜多了,滅,不僅僅是蓋上蓋就夠了,還要把它徹底隔離開,並且最外面還要有水。你看出來了嗎?
五行中,五行相生有金生水,五行相剋有水克火,火克金,整個字的含義一下顯現出來。也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滅火。
就好像如今發生的森林大火,為了防止大風,要把方圓幾里內的易燃物清除,才能防止火借風勢蔓延過去。如果有場大雨(水)或雨季來臨,比人工用多少滅火劑都管用。
那麼,為什麼不用「口」把火圍住,而要用「戊」呢?
很奧妙,因為底下是不需要圍住的,所以不用「口」,也更省力氣。
更重要一點,「戊」右半部份是個「戈」,戈是金屬兵器的意思,也就是說,金屬物品可以用來封住火,但是,火克金,光有金屬物品,可能制不住火,火太大,會溶化金屬的。
為了萬無一失,外面還準備有水。而且「戈」還有兵器的含義在裡面,有打仗之意。所以「滅」字又可以引伸為消滅,而不僅僅是以水滅火之意。
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,一個繁體的「滅」字就反映出五行相生相剋的自然規律了。
文章來源:奧秘網
******
埃及與二河流域古文明雖然有楔形文字,用圖像表達文字之意。但都是頗為具體的簡化次見,沒有像中國文字如此有序的組合,既能表意又能傳聲,例如「嚇」、「鍾」等。所以,中國文字是極為廣深的,絕不如其他國家文字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