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承恩與《西遊記》的前緣
在歷史的長河中,出現過許許多多的修道人,他們的故事總是吸引了塵中的世人。但人類的歲月太漫長了,漫長的消磨了很多的記憶,忙碌的人們也無暇記起。
大道即將開傳,但華夏神州的眾王卻絲毫沒有要從迷途中醒來的跡象,相反,因為輪迴轉生的太久,那千百萬般無法了結的恩怨情愁,苦苦的死死的纏繞在眾王身上。
在一層天體中,有位如意文覺大神。一天,忽然心血來潮,不覺往下界看了一眼,塵世的陣陣惡浪翻湧,使這位神陡然的內心一驚:「這般惡世,這等眾生,怎聽聖王傳法之音?聖王艱辛矣!」
這時一位護法大神無畏金剛看見了,說:「您何不助聖王一臂之力?」如意文覺大神想了想,便用手指了一下靈光寶文珠,道:「童兒替我下世走一遭,著寶書一冊,喻化世人。賜名『吳承恩』,以示吾(我)頌承上天救度之恩之意。」

眾神相助《西遊記》
人中有句話:「精誠石開。」在上界也是這樣,很快眾神便知道了,都想助一臂之力。眾神談得好不熱鬧,那真是層層天體的活躍。當《西遊記》問世時,世人的思想像炸開了一樣,就是因為書裡有各神參與的緣故。
當轉世的寶文珠寫作時,「孫悟空」和「豬八戒」就圍繞在「吳承恩」的身邊,萬般點化。「孫悟空」歷史上確實有,當然不是在唐朝。
很久遠以前,在釋迦牟尼佛尚未住世之前,世間就有很多的修煉法門。因為大道要開傳於世上,所以各門各派的修煉,在歷史上就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也作為一種主流的文化引導於世。比如舞蹈、音樂、繪畫、教育、媒體等各方面都會在社會上開啟一個良性循環的景象,而且對人類的道德以及上界,有千百萬利。

孫悟空與豬八戒真有此身
「孫悟空」當然不是猴,在他修道時,急躁的性格常常抓耳撓腮,同門紛紛稱呼他為「猢猻」。修道中,他的師父刻意給他下了點東西,做不好時,達不到要求標準,身上的魔性,就在那種因素的作用下,使他表現的潑野發狂,像極野猴。但是他內心深處對修道如此強烈的渴望,並常常和自身的魔性戰的昏天黑地。
直到他漸漸地、完全地放棄魔性惡的一面。那個吃苦和承受能力,不像我們這樣想當然的那麼簡單。心裡真苦,感受到每一寸肌膚都浸在苦中的滋味,在這樣的情況,還依然保持求道的恆心和剔除魔性的堅韌。他確實被壓在山下長達數百年之久,直到佛陀開功開悟後,他方才從山下解脫出來,從此盡心竭力守護佛法,一心保護他內心答應的事情,一心守護救度他的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