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到黃河心不死,到了黃河死了心」是句著名的俗語,現在是比喻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倔強精神。
清代李寶嘉的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七回即言:「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。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,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,你看如何?」
那為什麼是到黃河才會心死,而不是到長江呢?其實,這句俗語暗藏著幾個不為人知的故事!
陳摶帶彭祖的「心」遊歷黃河

相傳有個叫彭祖的人,壽命有八百歲。一生到過不少地方,就是不曾到過黃河,他總想到黃河去遊玩。彭祖就去找陳摶,要陳摶帶他去遊玩一次。
陳摶講:「我可以帶你去,不過要等我睡一會兒再帶你去吧!」彭祖就先讓陳摶歇息。
哪曉得,陳摶是個神仙,他睡一會兒就需要一千年的時間。彭祖的壽命只有八百歲。
當陳摶醒來,問起彭祖時,才知道彭祖早就死了。陳摶聽了,嘆一口氣講:「唉,這個短命兒!」
當時陳摶就走到彭祖的墳邊,打開墳洞,拉出棺材。把棺材打開一看,彭祖的骨肉都爛掉了,只剩下一個心未爛。
陳摶隨手提起彭祖的心,帶到黃河去。到了黃河邊,陳摶就對彭祖的心講:「彭祖,這裡就是黃河了。」
陳摶的話剛講完,彭祖的心一下子爛掉,變成水流走了。
就這樣,後來才有「未到黃河心不死,到了黃河死了心」這句話。
來源~網路文章
(責任編輯:Jerr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