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經常教育子孫要「積德」、不要「失德」。當人們做傷天害理的事,古人也說「失德」、「損德」。那個「德」究竟是什麼?
古人有句話說:「德配天地,天必有智」。
意思是:與天地和諧相處的人,必得到天地的支持。人們生活中最大的風水就是德,唯有擁有美德,仁愛和善良,真正的幸福才會來敲門。

「德」這個字由五個部首組成,包括「彳」、「十」、「罒」、「一」和「心」。含義如下:
- 「彳」表示行動緩慢,也意味着德要長期積累。想積德,應該始終保持善心,而不是一時激動。福德是一生不斷努力的結果。
- 「十」意味着多、豐滿、十全十美,即是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要有善心,要大度並且寬容他人。
- 「罒」 就是眼睛,有德的人可以看清楚地不真實的東西,可以分辨出對錯、好壞。
- 「一」是總體,意思是人總有全面的視野,心裡沒有自我的雜念,如私念。
- 「心」指的是內心,培養「德」應該基於真心、誠心、忠心。 「心」處於「德」這個字的最後位置,表明美德處於心底。
「德」即是道德、誠意,堅持,耐心,利他等等優點都被稱為「德性」。
經常做善事、寬容的人被稱為「大度」的人。在古代社會,即使是普通老百姓、官員或皇帝都知道「修養道德」。
善良的人會富有,德與天地結合才是最正確的道路。

德是人類認識善惡,區分是非的標準。
因此,有德就有一切!
(責任編輯:大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