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問師父:「每天我們一樣的坐禪、誦經,這樣就能成佛嗎?」師父回答不能,這答案讓很多修煉者低頭。
弟子接著問為什麼,師父回答,因為佛不是因為坐禪而成的,佛也不讀經文。
弟子:那佛陀怎麼做才成佛的呢?
師父:佛,從未想過自己會成佛。
弟子:那佛怎麼想呢?
師父:佛就是想每天要怎麼去佈施自己的誠心,怎麼在難題面前修煉自己。默默地付出,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做的事。

弟子:我每天都想著如何成佛,就不能成佛,是因為我正追求成佛的方法。然而佛什麼東西也不要,不計較得失,一切只是自己的誠心佈施。
師父:是的,佛不想你想的東西。佛想的事,一般人就不能想到和做到,那你能不能成佛?再說,佛不是一想就能成,而是端看做人時積累的功德。
弟子:那我就開始佈施,這樣能不能成佛?
師父:不能,如果你為成佛而佈施,那就不是佈施。而是有所求和得失的心,成佛不是交換來的。
弟子:那麼怎麼才能真正的佈施呢?我要怎麼辦?
師父:如果感覺到自己在佈施,就沒有佈施。你知不知道佛佈施什麼?
弟子:福報和功德?
師父:沒錯。他佈施的就是無量的德。那你有沒有這個?
弟子:我不知道,也許我沒有吧。
師父:你知不知道什麼是德?
弟子:是不是做好人?幫助別人?
師父:這只是外在形式,那是一種無私的境界,因此基本才不知道什麼是無私。你的外在形式還沒有被打破,就不能有功德。

你帶著人的身體,生活中有太多雜念,有太多妄想追求,而你卻不關心自己的每一個意念和想法。因此,你連最基本的靜心也沒有,也不了解真實世界是什麼,所以腦海裡的每一個慾念都影響著內心!
只要你仍然追求得失,就都是向外而求。
弟子:那麼我也要開始佈施修行了。
師父:你知不知道什麼叫佈施?修養的所有基礎都在這裡,你連這個也不知道。那你這一生能修成什麼道呢?不需要說到修行,連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也修不成。
弟子身上開始出了大汗,顫抖的聲音說:「請師父教我。」
師父慈悲地說:所謂佈施,首先要了解自己,不要心存計算,一切都要根據因果法則來對待對方。
所有不好的遭遇,如誹謗、逆境都是自己要承受的相應因果關係,而不是他人的過錯,一切來自於自己。
因此,不能使用「對」和「錯」來看待他人、看待問題,而只可以拿「正」和「邪」來要求和覺察自己的心,管理好心裡的每一個小聲音。
人先要放棄所有的私心和慾望,才能走進新境界。
(責任編輯:大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