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官員呂惠卿是參與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。他仗著有點學問,便給佛教、道教典籍做過一些注釋。
呂惠卿曾到山西遊玩,幾位侍從跟他到五台山遊覽。遊興正濃時,忽然頃刻間烏雲滿天、狂風驟起、電閃雷鳴,聲貫林壑、震耳欲聾、暴雨傾盆。
呂惠卿等人只得四處躲避風雨,正在此時他們看到雲霧之中有一物體若隱若現,狀如虬龍,在雲海中奔騰遊走,眾人看的驚恐無比。
片刻後雨過天晴,一位童子快步向他們走來,只見這位童子頭髮披散、深色皮膚,從足至肩皆以蒲草纏裹充作衣裳,袒露右肩,手執梵夾佛經。
童子問他們:「看見了什麼,竟被嚇成這樣?」
呂惠卿回答:「想必是惡緣孽障,剛才暴風暴雨受到一番驚嚇。」

童子說:「風雨都過去了,諸位到五台山來,有何祈求?」
呂惠卿說:「聽說這裡是文殊菩薩道場,因此想有緣得見菩薩。」
童子又問:「你為何想見?」
呂惠卿答:「我曾讀佛經,只覺意旨深廣,有些地方我理解不了,故而想見菩薩,希望能得一二指點。果能如此,我或許可以為佛經作些注釋,使之流傳於世,啟悟後人。」
童子卻說:「諸佛妙意,善順事理,簡易明白。現在卻枝蔓橫出,注釋多達百卷,本欲詮解佛意,卻與佛意越來越遠,實在是支解佛意,弄得佛教支離破碎。」
呂惠卿指責道:「若看形貌,你不過是一個童子而已,怎敢如此大膽,呵斥注釋佛經的眾多前輩呢?」
童子笑答:「此間的一草一木,無非是文殊境界。對你而言,只要日常按照佛理,遇事不迷,那便很好了。何必要以凡情擾亂呢?」
呂惠卿一聽,心中知道自己錯了,連忙頓首下拜。
拜畢起來,只見童子已變作文殊菩薩形像,跨上青毛獅子,隱到雲中去了。呂惠卿這才知道,自己遇上的童子竟是文殊菩薩所變。
──轉自《正見網》(有刪節)
(責任編輯:Jerry)